三分鐘狂奔賽:當我試圖壓縮十五分鐘的簡報


⏱️ 3MT:研究生的「極限挑戰」
想像一下,如果突然有人對你說:「把你寫了20頁的研究論文濃縮成一則推特貼文,全世界只給你三分鐘!」——這基本上就是3MT比賽的真相了。
什麼?你以為這很簡單?我一開始也這麼想!畢竟,三分鐘還不夠跟我媽解釋「我到底在學校研究什麼」。然而,壓縮研究內容比壓縮檔案還難——至少壓縮檔案不會抗議說自己很重要不能被刪除!
難題在於:我該如何在180秒內解釋清楚一個連我同學聽了都需要問「這是人話嗎」的研究?如何在不使用任何術語的情況下解釋專業概念?如何確保評審不會在60秒後就進入「微笑假裝聽懂」模式?這些都是真正的挑戰。
只有一張投影片,要放什麼內容都需要反覆思考和嘗試
🤔 為何踏上這條「魔鬼訓練」之路?
如果你有幸讀過我的iGEM冒險記(如果沒有,強烈建議你去看看!),你就會知道我曾經站在國際舞台上報告過。聽起來很厲害是吧?實際上,那次經歷讓我清楚認識到自己的演講能力大概和我畫畫作品一樣「獨特」——有很大的「發展空間」。
在學術界,逃避演講就像試圖在雨中保持乾燥一樣不切實際。於是我做了一個極其合理的決定:既然害怕演講,那就多演講!(聽起來像是用燒傷治療燒傷,但在學術界這完全合理)
我的終極目標是參加2025年的Falling Walls Lab Taipei並拿到前往德國的門票,而3MT就是我的「熱身賽」——就像是在世界盃比賽前先踢踢社區足球賽一樣。
🏆 出乎意料的結果
比賽當天,心跳聲大概比麥克風還響。不過一旦開始演講,所有緊張感都轉化為了一種奇怪的專注力——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「戰鬥模式」吧!
最後的結果?我拿到了第二名!這個消息讓我比中了樂透還驚訝(好吧,也許沒那麼誇張,但真的很意外)。第一名是一位牙醫師,他的台風之穩、語調之自然,讓我懷疑他是不是偷偷請了演講教練。輸給這樣的對手,我只能默默記下:「下次要更厲害」。
上台領獎時的笑容,背後是對未來更大挑戰的期待
🚀 下一站:更大的挑戰
這次3MT給了我一個重要啟示:原來我真的可以在不使用任何術語的情況下解釋我的研究!
接下來的目標是Falling Walls Lab Taipei。如果說3MT是溫水,那Falling Walls就是沸水了——我已經開始收集各種經驗準備迎接更大的挑戰了!